.
相關閱讀
48元的二槽「充電器」裏面沒有充電管理IC,它裏面其實只有二極體與電阻,其線路與
<iframe width="640" height="360" src="https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wVnAH17f4jg" title="Simple NiMH battery charger (with PCB files)" frameborder="0" allow="accelerometer; autoplay; clipboard-write; encrypted-media; gyroscope; picture-in-picture" allowfullscreen></iframe>
or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VnAH17f4jg
1:04 的線路圖的右邊那部份幾乎一樣。
這樣的線路當然無法提供「恆流」。
它的充電電流在充電初期與充電末期並不一樣。
因為電池在充電初期與充電末期的電壓不一樣。
依公式((供電壓-電池電壓)/電阻) = 電流。所以,它的電流不是恆定的。
網路上有很多小電流的恆流線路,可以拿來改裝這種充電電流不固定的「充電器」。
「恆流」+ 定時器 才有辦法計算充多少 mAh 進電池。
例如:正規的600mAh鎳鎘電池,通常電池身上會印「60ma充15個鐘頭」。
你會問:60maX15h = 900mAh,不是超過 600mAh 很多嗎?
這是「充電效率」的問題,並不是充1000mAh進去,該1000mAh都能變成電池的容量,要打折的。
我在鎳鎘電池時代,都有依原廠建議用 (C/10的恆流)x15h 來充四顆串聯鎳鎘電池給 SONY收音機使用。
而在充電之前,我都有用手電筒或電阻將電量放光光。
從「近零」依原廠建議充 (C/10的恆流)x15h 應該是有充飽。而且鎳鎘電池可以耐受長時間的C/10 恆流,所以無需顧慮「過充」問題。
因為全依原廠建議,所以,那組鎳鎘電池用了很久、很久。
鎳氫電池身上也會印 C/10 電流充多久的標示,例如:
1900mAh 電池的 C 就是1900mA,C/10 就是 190mA。
但問題是,你要如何知道鎳氫電池的容量來到了「近零」?
鎳氫電池怕「過度放電」也怕「過度充電」。
你不能用鎳鎘電池的方法把鎳氫電池的電放光光。
但若電池是固定用在低電量就無法開機的機器上,例如數位相機,當開不了機的時候,電池就處於某種低電量的水平。
你自己再估算用 C/10 要充幾個鐘頭,可以達到「近飽」或「充飽」。總之,要避免「過充」。
假定充13H就充飽,你卻定時15H,那2H就是過充。
「過充」也不是馬上壞,但是會降低容量以及減短壽命。
這種「充電器」並沒有說不能用在鎳氫電池上,只是你比較難掌握什麼時候是「近零」什麼時候是「近飽」或「充飽」。還要花心思避免「過充」。
上面那個youtube,是把充電電流設計的很小(四顆共才100ma),故有的電池要充四、五天。小電流充電有它的優點,只是充電時間會拉長。小電流也比較不怕過充。
如果廠商故意把「效率因素」寫小一點(以前的鎳鎘是 1.5,上圖的鎳氫是1.6),你計算出來的充電時間就會變短,時間變短,你又養成很準時拔電源的習慣,電池就會「充不飽」。因為「充不飽」所以不會發生「過充」問題。廠商真的是「用心良苦」啊~
廠商技巧性的讓養成準時拔電源習慣的使用者避開「過充」問題,可以稱許廠商有「佛心」嗎?
1900mAh的電池不是大家都希望充到1900mAh再拿來用嗎?
沒有「充飽」的電池能不能用?當然可以啊~只是馬拉松跑輸別人而已。
「沒充飽」的電池是不是比較沒有折壽的問題?應該是。
「效率因素」最好還是參照原廠標示吧。
可修改方向:
改成恆流。電池固定使用到「沒電」(某種低電量),彈性調整充電時間,配合容量量測,重複幾次,或可抓出最佳「充飽」時間。
可以這樣使用:
一組電池固定給數位相機(例)使用,每次用到無法啟動(沒電),
然後用 「C/10(恆流)+ 定時器」充電 10H,測量容量,看需不需要整時間為 12H or 14H
or 16H,重複幾次,應可抓出最佳充電時數。
換句話說:
你想用這種方法將電池充到「近飽」,你還是需要有「容量測量設備」,聽來是不是有
點麻煩?所以,鎳氫電池還是建議使用有「充電管理IC」的充電器吧。
IKEA四槽充電器
正面:
背面:
內部:(A、B殼相當密合,不屬可輕鬆分離型。拆解過程要細心避免留下傷痕。)
燈號
充電中:白燈慢閃
充滿:白燈恆亮
紅燈:異常
48元與199元(卡友買三個一個變169元),何者貴,何者便宜,請自行判斷吧。
.